厥麻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伤寒论》厥字,有多重意义,应以具体症状来断,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桂枝汤证本无汗,若发其汗,则损伤津液,营卫虚馁,肌表不固。汗液外泄,肢末失于温养,可见到恶风、汗出、脉浮缓,手足烦热反却怕冷,手足虽冷,而胸腹灼热等发热在内,形寒在外,内热外寒的表现,此亦称“厥”。这种厥的特点是“厥”不严重,时间也较短暂,故称“欲自利,利反快,而痛仍不止。自后微利,厥愈,利止。”(第238条)“此为欲解也。便脓血者,其热必自却也”(第240条)。
这里讲的“利、痛、自利、微利、便脓血”,皆为大便次数增多而不成形(其物状,一为稀便,二为脓血)或下血。下利而疼痛仍(或复)作,且下利后“痛仍不止”。其可从胃、肠两经寻求病因。“自后微利”“便脓血”,是症状的转变,即说明病变从胃移入肠部,从而肯定了“肠痈”的诊断。“厥愈、其热必自却”,是指发热、手足厥冷之证好转,是病欲自解的征象。
《金匮要略》“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危,危卒死;数则有热,有热则温,温则生。”(38)此条论述脉象诊断方法与“厥”有关的病症的预后判断问题。其意为:寸口脉沉细(微)而数为虚实夹杂之象,虚则中气不足,不能充养四肢百骸,正气大亏,甚则危及生命,当突然死亡;数显示有热。身有热者,说明阳气未衰,脉沉而数有热,身虽大热,但却形寒,其脉反微者,则是表里俱虚。“微则无气,无气则危”,危者当死,是判断预后。“卒死”是指突然死亡。“数则有热,有热则温”,为热在下焦也。“温则生”是判断脉证为吉兆,预示无死兆,有生机。因为脉虽沉细如无胃气,但有热为吉,热在下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