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排骨最好吃?
我小时候生活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小镇里,那里山多林密,有河也有田。每年开春的时候,河边上的柳枝上就会冒出新芽,嫩绿的,蓬松的,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新生的希望。
那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春天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捉迷藏、抓知了、钓青蛙,偶尔也能在河水里摸几个鱼玩。最有趣的莫过于捞螺丝了,春天万物复苏,也是螺蛳繁殖的季节。每当此时,我们便三三两两到小河里捞螺蛳。
因为刚经过整个冬季的蛰伏,所以这个时候的螺蛳格外肥硕。除了螺肉还可以煮汤,清炒或者做成螺蛳粉。当然最好的吃法还是和剁辣椒一起蒸熟了吃,这样吃起来香辣入味,让人唇齿留鲜。
虽然平时家长老师再三告诫,不让捡食路边或者野外的东西,但是春末夏初的时候,总能吃到最新鲜的野菜和河鱼。记得那时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在草丛里寻找野韭菜、野葱,当然还有野草莓、野鸡蛋(其实应该是野鸭蛋)。最漂亮的要数那个时候的槐花,一簇一簇的开满了树,像雪一样白,风轻轻吹过的时候,香甜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每次和老妈摘完槐花花回来,她都会给我们洗一些嫩槐树枝丫,然后用油炸熟,放点辣椒面,那味道现在想起来简直欲罢不能。 说到好吃的,怎么能少了我们当地特产--柞水凉粉呢!用新鲜柞树叶做出来的绿色凉粉。据说这是古代秦越人的秘方流传至今。做好的凉粉晶莹剔透,青翠欲滴,加上特制的酱料,鲜香四溢。
一口咬下去,软软的,滑溜溜的,带着独特的草木清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其实好吃的还有很多,毕竟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
福建的排骨
福建菜以福州、泉州、厦门菜为代表。福建菜善于利用山珍海味,讲究投料,偏重甜酸,特别注意“汤”菜的制作,汤清味美,别有风味。闽菜的代表莱有“沙茶焖鸭块”、“荔枝肉”、“烧片糟鸭”、“太极芋泥”等。福建人喜欢自制风味小食,如春卷、光饼、土笋冻、红团等。在泉州、厦门一带,还流传用当地竹炭烤制鲤鱼的烹调方法,称“烧塔(音茶)鱼”。用竹炭烤制的鱼,味道鲜香别有风味,且易于消化吸收。
广东的排骨
广州菜鲜香嫩滑、油重味浓,讲究做工,品种繁多。广州菜的代表莱有“烧乳猪”、“叉烧鱼翅”、“文昌鸡”、“白切鸡”、“红烧大裙翅”、“清炖官燕”、“鲍汁扣辽参”、“清蒸石斑鱼”等。广州市郊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盛产水产、禽畜,以及竹笋、香菇、木耳、蔗糖等。广州菜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配料精到,擅长调味,筵席莱式丰富多彩、款式新颖。
湖南的排骨
湖南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刀工细腻,用料广泛,讲究入味,下油重,用色重,用辣重,注重保持原料的原味。湖南菜的代表菜有“组庵豆腐”、“组庵鱼翅”、“组庵海参”、“组庵鞭笋”、“麻辣子鸡”、“红烧全狗”、“腊味合蒸”等。湖南地处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是出产鱼米、水果和畜禽以及辣椒、南姜、紫苏、蒜、花椒等香料和腌腊制品之地,其烹饪技术是当地民间饮食文化的结晶。
广西的排骨
广西菜多用砂锅、瓦煲烹饪,注重火功,突出腊香、豉香、酱香和酒香,用料讲究鲜嫩,下油较重,色浓味厚,突出酸、辣,讲究香鲜。广西菜的代表莱有“黄焖罗汉鸭”、“鲜竹鼠蓉羹”、“荔汁叉烧骨”、“啤酒白露鸡”、“五香土猪肉”、“冬菇焖禾花雀”、“白果焖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