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灰豆腐怎么做好吃?
食材: 鲜豆浆500毫升、猪肉馅60克、豆腐300克、香菇4朵、酱油12毫升、老抽8毫升、料酒10毫升、白糖5克、胡椒粉适量、葱姜末各10克、花椒粉适量、清水少许、水淀粉少许、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准备食材。豆腐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2.将猪肉馅放入大碗中,加入酱油、老抽、料酒、白糖和胡椒粉,再磕入一个鸡蛋,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最后倒入切碎的葱姜末和花椒粉,拌匀备用。
3.平底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滑锅。(滑锅就是用油把锅润一遍,这样炒肉馅的时候不会沾锅)
4.将拌好的肉馅团成丸子,在面糊中蘸一下,使其均匀地沾上面糊。然后将丸子放入锅中,小火煎制。
5.煎至一面定型,翻至另一面继续煎。直到将两面都煎至金黄,盛出备用。
6.另取一锅,注入少量清水,放入适量老抽,调成深色汁。然后下入煎好的丸子,小火煮约5分钟。
7.将豆腐切成块,放入锅中,调入葱花、姜末和食盐,烹出香味后,倒入调好的汤汁。煮至汤汁收干即可。
小贴士:
1.煎丸子时,一定要小火慢煎,否则容易糊。
2.给丸子调味时,要放得浓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入味儿。
灰豆腐是贵州侗族和苗族同胞喜食的一种当地土特产。因为此豆腐制作时所用的是用灰包烧得的“灰水”点制,其味略苦涩,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增进食欲、镇静止痛等功效,而营养成份与一般豆腐相仿,并且更加便于保藏和运输,因此深受贵州人喜爱。
做灰豆腐,首先是把“干灰”(即将毛灰晒干,俗称“干灰”)放入水桶或木桶的水里,让其沉淀约半小时,过滤出渣滓再沉淀半小时,待“灰水”上面清汪汪时,将“灰水”舀人桶或盆内待用。烧“干灰”时,将灶内炭烧红,将木炭上的灰尘抖落,然后将事先搓好的禾秆灰包放在炭火里烧,不断搅拌,并将烧出的“滚灰”舀入桶内冷水里。此“灰水”要很黑很浓。烧好此包“干灰”后,再往桶里加一些清水(或新打的井水),用竹筛再过滤一次,再沉淀半小时,将上面的“灰水”舀人桶或盆内待用。
其次是滤“豆汁”。“豆汁”的过滤要一次到位,不能有杂物混入“豆浆”中。煮“豆浆”时不能用大灶的炭火烧,用一般的小灶和锅煮,这样较容易控制火力和时间。
煮好后将“豆浆”舀人木桶里。舀“豆浆”时,不要将桶底的沉淀物一起舀进桶里。然后舀一瓢“黑灰水”轻轻倒入桶内“豆浆”,这时不能搅动“豆浆”。待桶内“豆浆”开始凝固(起豆花了)时,再用瓢和手仔细搅动。由于灰豆腐“灰水”很苦,因此点豆腐要比一般豆腐快些。点好豆腐约一刻钟之后,要将豆腐桶上“清汁”(俗称“豆腐浆”)舀出。这时的豆腐还不算好,要第二天再来舀一次“清汁”,这样灰豆腐才算做好。
灰豆腐做好的当天晚上不能吃,要隔夜后食用味道才更好。隔夜后的灰豆腐更坚实,颜色也变成了灰黑色,吃起来又甜又粉又韧又有劲。将煮熟的灰豆腐放在锅底,用小火烘一烘后吃,味道就更佳了。将灰豆腐切着煮菜汤或羹,也同样好吃。一般家庭做的灰豆腐能存放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