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山药有什么作用?
水果山药又叫毛山药或光山药,生长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有养阴清热、益肺补肾、固大肠、清热解毒的作用。 《神农本经》将山药列为补虚、除寒、长气血、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之药品。
1、健脾止泻
冬季腹泻是最常见的冬病,中医认为其特点是,清晨腹泻,腹痛胀满、泄汤如水,日l一2次,泻至肛门出血,时有便样,但不得通,甚则欲便而不能。中医认为腹泻原因分4种:其中脾胃虚弱者,为阳明湿热、积滞阴伤之疾,药选参苓、白术、皂益、陈皮等,也可单用茯苓50克,水煎服。脾肾阳虚致泄泻不止、完谷下脱者,可用黄芪30克,白术、山药各15克,防风12克,炒曲10克,水煎服。食生冷油腻过多,使肠道积滞,胃肠运化失常致腹泻者,可治疗用保和丸(炒山楂、炒白芍各9克,茯苓、陈皮各6克,柴胡12克,当归15克,甘草3克)。
2、促消化
山药还具有补肾固精、补脾止泄、益气养阴的作用,治疗脾虚、体弱、食少、便溏、盗汗、妇女带下、糖尿病、小便不利等病症。山药中所含的酶、氨基酸、味素和少量碘、钙等矿物质有增强胃液分泌、消化和提高食欲的作用。山药对便秘、脾胃虚弱、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虚疲惫、肾气亏虚的男性,以及遗精、尿频、须发早白、贫血、腰膝酸软、肾虚气喘、糖尿病、小便不利、肺虚咳嗽的妇女都有显著的疗效。
3、除烦热、解热毒
山药,性平、味甘,可除烦热、解热毒;山药对心悸、便秘、失眠、倦怠乏力、贫血、低血压、胃炎、溃疡病等都很有疗效,是防治疾病、滋补强壮佳品。若治腹泻,可取淮山药30克加适量泥鳅烧汤食用;若治盗汗、头晕、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肾虚耳鸣,可用山药配粳米煮粥食之。若治小儿疳积、厌食、发烧、咳嗽,可将山药作为食品食用。
4、抗衰老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也含有氧化酶、脂肪酶、胆汁酶、溶菌酶等10余种酶、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另含0.3%的植物活性蛋白,对减慢脂质氧化、抗衰老有一定的疗效。
5、减肥
中医药膳认为,山药“性平、味甘、补脾补肾、益气养阴”,可替代粮食,煮粥、做饭,长期服用,补脾肾、减肥丽,对于肥胖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山药30克,生薏苡仁5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薏苡仁、大枣同放在大米中,加水适量,煮烂,加少量食盐调味,分次食用。
6、治疗糖尿病
淮山药的含糖量较为冷淡,因而可取代粗粮细粮,加在馒头、饼、饺子、饭中,也可炒食、凉拌、汤用;或将淮山药浸入粳米中,可做成淮山药蛋汤、淮山药红枣粥、淮山药薏米粥;将淮山药入枸杞、人参,或加桂圆、大枣,可煎汤进补,也可蒸煮当粮食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食疗。
淮山药粥:以淮山药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淮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粳米同置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稠,加白糖调味即可。睡前顿服,每日1次,5-15天为1疗程。亦可改为每日2次,连服。3-6个疗程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