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丝土豆水还是?
拔丝土豆,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道甜菜,但又不仅仅是甜菜,可以说它是一道考验厨艺的菜,更可以说它是道矛盾的菜。甜,但却有丝,甜和黏连在一起,这不是矛盾吗?为了化解这样的矛盾,我们就从土豆开始说起吧。
从东北传入的土豆,在明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1592)前后,由福建长乐人携引进台湾。这时,土豆在台湾才开始有土豆这个叫法。而在此之前,土豆一直被称为“荷兰薯”。因为土豆最早是在16世纪,由荷兰人自美洲带去,人称“荷兰薯”。最早吃土豆的是荷兰人,后传入德国、英国等地,时间是在17世纪初期。德国人把土豆捧为神圣的“地果”,英国人甚至把土豆看作“地蛋”。可见土豆这个外来物种,一开始被称呼为“荷兰薯”是正确的。而把“荷兰薯”引入台湾并定名为“土豆”的人,则是康熙五年的福建长崎县令王致沩。
然而,因为土豆是“外来物种”的缘故,在台湾早期并不受待见。因为当时台湾没有本土可以食用的薯类,所以土豆被看做异物。《台湾府志》载:“土芋,出西引山,叶如芋而小,根茎大,食其甘甜,春初植茅草内,秋后结子,秋后取根食。”从这段记载来看,至少在乾隆时期,台湾人还不知道如何烹调土豆,只知道春天把薯草埋在地下越冬,秋天采挖吃薯块,至于口感怎么样?怎么烹调?恐怕在当时,台湾人是不会在乎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拔丝土豆的水,就是台湾人过年时熬的大骨汤了,那土豆放进骨汤里拔丝又该怎么做呢?这就必须请出我们的主角“拔丝”了。
拔丝实际上是语言错误,正确的说法是“拍丝”。将鸡蛋清磕入碗内搅打,直到搓起来没丝为止,这称作“拍丝”。把“拍丝”与煮好挂霜的芝麻椒盐搅拌均匀后撒在切成寸段的马铃薯上,然后再放进烧开的沸水里以旺火急煮数十秒钟,这样芝麻椒盐便黏附在马铃薯上了。
这样,一道同时具备台湾风味和欧洲风味的菜肴就摆上了餐桌,口感滑润香甜,兼有高纤维、低脂肪的实实飘飘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