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头基围虾怎么做好吃?
“基围虾”这个名字其实是一个俗称,指的是某种外观特征类似、来源类似的虾类。从国外进口来的鲜虾,如果没有冷冻,直接出售的(不泡在冰里),一般被称为“基围虾”;而国内养殖的明虾(又称南美白对虾),如果直接从塘里捕捞上来,不去头卖的,也叫基围虾。 不过,这种称呼也不严格。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虾,大多数都是剥了壳的,此时再谈基围虾还是河鲜已经没多大意义了。很多人买回来的虾,本来应该叫“海虾”或“海水虾”,但看着却像“河虾”,原因也就是这样。 所以,要了解什么是基围虾,就需要先了解下它的生活史。 基围虾属于海洋生物,通常生活在沿海的海水里。在自然水域中,幼体阶段要在海里生活一年半左右,经过多次蜕皮发育成仔虾,然后向近岸浅池(湖泊、池塘和溪流)移动并生长。在天然水域中,由于会受到食物匮乏、天敌侵害等因素的影响,其生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当基围虾长到一定大小时,它们会从浅水域进入江河与水库等内陆水域,最后抵达淡水中。 在淡水环境中,因为水中的盐分含量低,不适合基围虾生活的习性,因此会导致部分基围虾出现死亡现象。虽然如此,随着基围虾不断适应淡水环境,它的体表会分泌出一层粘液,可起到预防疾病和传播疫病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使它更容易获取食物。
总之,从海洋到淡水,基围虾完成了自己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飞跃。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基围虾,绝大多数都属于海捕(即未经淡化处理直接捕捞上来)产品。由于经历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它们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比普通虾要高许多。 那么,既然基围虾来自于海洋,又是如何被驯化为淡水食用的呢? 根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江浙一带,早在汉代就有利用河蚌提取珍珠的同时,收获“虾米”(干虾仁)的传统。至于基围虾,据说由荷兰人引进,最早在江苏苏州一带养殖。后来,南方各省都有养殖,目前北方也有少量养殖。
除了人工养殖以外,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的基围虾资源。比如在美国,人们经常采集河里的基围虾做海鲜汤喝;在日本,人们则喜欢把刚打捞上来的基围虾做成生鱼片食用.... 回到问题,去头基围虾怎么做好吃?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可以炒,也可以煎,还可以蒸或者炖。只要能想到的食物处理方法,都可以用来处理基围虾。 而我作为资深“虾迷”,尝试过多种做法之后,感觉最好吃的基围虾做法是——油焖! 所谓油焖,其实就是先用热油将食材爆香,然后再加水焖煮而成。 做油焖大虾的时候,一般是用新鲜的活虾。而要做出又香又好吃的油焖基围虾,则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选料。挑选新鲜肉质饱满的基围虾。如果购买的是冻虾,需要解冻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左右,中间换水两次。
2.去皮。用厨房剪刀把基围虾的头部剪掉,并用剪刀把基围虾背部两侧的肉剪出,去除沙袋。然后把基围虾用清水冲洗一遍即可。
3.调酱汁。准备适量葱姜蒜,用刀拍散。另切适量辣椒丝、葱花备用。 重点来了:调好酱汁才是决定一盘菜好坏的关键。制作油焖汁时,需要适量白糖、生抽、老抽、料酒和味精(或鸡精),再用冷水调开。
4.油炸。锅内烧热色拉油,把处理好的基围虾放入锅内炸至外皮酥脆,捞出控油。 5.焖煮。锅底留少量色拉油,把切好的葱姜蒜下锅爆香,然后倒入炸好的基围虾,快速翻炒几下。待基围虾表面均匀裹上一层酱汁后,立即关火,盖上盖子闷20分钟。 最后打开盖子,撒上葱花和辣椒粉,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油焖基围虾就做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