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刺有什么作用用处?
皂角刺即皂角树的刺,是农村中常见的药材。皂角刺甘、辛、温,入肝、胃经,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止痒的功能。
中医学认为,疮疡初起,见有坚硬高肿、红肿热痛者,可用皂角刺配伍紫花地丁、蒲公英、菊花等;溃后久不收口者,可用皂角刺搭配人参、黄芪等补药。此外,用鲜皂角刺研末,再以淘米水调成糊膏状,外敷患部,对蛇虫咬伤和顽固性湿疹有较好的止痒效果。鲜皂角刺毒性较小,一般用治痈肿、疮毒、无名肿毒时,可嚼服5~10粒,每日1次;干皂角刺毒性相对增大,内服时一般研末冲服5~15克,用量宜遵医嘱。
皂角刺有毒,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尤其是婴幼儿和有肝肾病史者应慎服。服用皂角刺配制的中药,其间及停药后一周内不宜同时服用维生素C及其他酸碱性较强的物质。此外,皂角刺外敷有小毒,因此孕妇禁止内服或外用。在使用皂角刺的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尽快停药,一旦出现恶心、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采集皂角刺要选深秋至初冬结果后的老树枝上的刺,在晴天的时候,把刺采回来,放在通风处晒干,然后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