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馅饺子蘸什么好吃?
我喜欢吃醋和辣椒,所以我的饺子蘸料是:蒸鱼鼓油+辣椒(剁碎) 做蘸料的关键在于蒸鱼鼓油的分量要少,多了就发苦了;辣椒的量依个人喜好,我比较能吃辣,所以这个量对我来说正好。 如果觉得蒸鱼鼓油味道太重,可以少放点酱油、食盐来调节一下咸淡。 但这样简单的蘸水肯定不够,还要再准备一碟调料才够吃! 这个就随你喜欢了,腐乳汁、蒜泥、韭菜酱都可以的。 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两勺芝麻酱,一勺花生酱,用开水调成糊状,加少许盐和生抽,调匀后浇到饺子上面,味道也超级棒呢~~
下面来说说肉糜的做法 大半肥一大半瘦的猪肉最好吃了,剁成肉糜之后,加入生抽、食盐、白糖、姜末,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记得多搅拌一会儿,让肉馅更入味儿。 然后加入葱花或者香菜末,拌匀后就可以包饺子啦~
师婷优质答主北方人是离不开饺子的,逢年过节、喜庆大事,少不了一顿饺子。尤其是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非得吃顿饺子不可,其他美食皆不能代替,这是老规矩,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日子艰难,母亲擀的饺子皮很薄,一煮就粘锅,吃到嘴里“咯哧咯哧”地响。肉馅很寡,是纯粹的猪肉。
好在那时的猪肉还不怎么注水,属于实诚的猪肉。因着母亲擀皮和包馅手艺好,加上用料实在,那饺子的滋味着实美妙。如今吃饺子已不是啥新鲜事儿了,去超市可以买到各种速冻饺子,去餐馆可以吃到各式口味的饺子,吃饺子的次数大大高于从前,可饺子的滋味似乎在一点点丢失。
前几日去一家颇具特色的饺子馆,见这里的饺子很精致,里面夹着一个蘑菇,样子非常讨喜,吃起来更是一绝:软韧的饺子皮,蘑菇的鲜,虾仁的弹牙,再配上蘸料和饺子汤,更是鲜上加鲜。蘸料是饺子的第二生命,饺子本身好吃,好蘸料相配,更能提升其口感。我见过风格不一的蘸料,有单一的老陈醋,有单一的蒜汁,有老陈醋加香油,有甜面酱加腐乳加辣椒油……其实蘸料也是一道颇具风格的菜肴,做好了,不仅能吊馅儿,更能提味,让饺子越发妙不可言。
饺子蘸料的妙处就如同山西人吃面条离不开老陈醋,广州人喝茶离不开姜汁,陕西人吃肉夹馍离不开辣椒酱是一个道理。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饮食偏好,也由此衍生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比方我初到广东,看见这里的饺子是要蘸姜醋的,我感觉非常新奇。
这姜醋味道确实很过瘾,吃完饺子又来了一杯生鱼青芥鱼生,哇,那叫一个“鲜”。我老家的人吃饺子喜欢用大蒜蘸料,是自家腌制的。选上好的紫皮大蒜,加白糖和高度小烧酒,腌制半月,蒜香融合了酒香和糖香,味道很上口。我初到云南,看见当地包的韭菜猪肉馅饺子,馅料很足,饺子皮很薄。这里吃饺子讲究蘸糊辣椒,辣椒粉中加盐和花椒面,用烧热的菜籽油呛一下,香辣四溢。
云南人吃饺子不过瘾,得再来一份撒上糊辣椒的油煎蛋。还有一次在湖南包饺子,当地伙伴告诉我他们那里吃饺子是就辣椒酱,可真就有人拿来了一瓶湖南当地的超辣火锅酱,大家都笑了,说这也太香辣了吧!这回包的是白菜馅饺子,我倒觉得这超辣的火锅酱配上饺子还是蛮过瘾的,饺子吃得喷香,火锅酱喝得舒畅。说到饺子蘸料,我感觉最能称得上饮食文化的是山西人。我听山西朋友说,晋南地区饺子是要蘸醋吃的,一般用老陈醋,蘸上三五滴,不要太多,以免抢了饺子的鲜香。
晋北地区吃饺子讲究蘸糜粥,是糜子粥上舀的糜皮,用糜皮捞蘸饺子汤吃。晋中的晋中平川地区吃饺子则讲究就蒜汁。山西人爱蒜且能吃蒜,他们的蒜汁很讲究,加盐与凉开水,浸泡的时间也很有讲究,半个时辰的蒜汁味道是最美妙的。山西人包的饺子皮薄馅大,吃起来鲜美无比。各地饮食风俗不同,饺子蘸料也大异其趣,但不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有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