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龙好吃吗?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美食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出现,它就是潮汕的烧尾饭(也叫大肠头饭)! 对潮汕人来讲,猪肠、肚和头是很珍贵的食材,过去人们生活贫穷,饮食不丰,常常用猪肠等加工成美味佳肴,来招待贵客。而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前用来制作食材的“下脚料”如今已经成为高端食材进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虽然叫做烧尾饭,但这道菜里并不含有人们想象中的猪尾巴,而是取其谐音,将猪大肠称作“猪尾”。 做一锅完美的烧尾饭需要经过清洗、浸泡、油炸、焖煮等多道工序,而且用料十分讲究,除了要选择新鲜的猪肠之外,还要加入花生、葱白、辣椒、蒜头等配料,这样做出来的烧尾饭才鲜香扑鼻、软糯甘美。
吃烧尾饭时,一般都会就着花生米一起服用,这样能使口感变得更加丰富。而最精致优雅的吃法则应该搭配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咬上一口软润适口的烧尾饭,咀嚼间再喝一口清香怡人的白粥,那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猪肉属寒性食物,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或不吃,以免引起腹泻等情况发生。
大肉龙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有鳞类爬行动物,属于沧龙下目,是海生肉食性爬行动物,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海洋中,是一种顶级捕食者,被认为是白垩纪海洋中最大的蜥蜴类。
由于化石中很难保存生物的软组织,因此我们对于大肉龙的肌肉、皮肤、味道等信息知之甚少,甚至连它们的体色也无法准确复原。在没有可靠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对于历史生物的口感和味道进行描述是非常不科学的,甚至是荒谬的。
一些文艺作品将沧龙(包括大肉龙)的头部类比现生鳄鱼,但实际上通过化石证据可以看出,沧龙的吻部更为纤长,颅后部的肌肉附着点不如鳄鱼发达,因此嘴部肌肉的尺寸也不会超过鳄鱼,所以不能像鳄鱼一样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巨大的咬合力量。在2013年的一项计算机建模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CT对绿湾沧龙的头骨进行了三维数字建模,并模拟了其咬合时的应力分布。研究发现,绿湾沧龙颅骨在咬合时能够承受很大的应力,但与现生的鳄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可以推测大肉龙的咬合力可能略低于同等体型的鳄鱼,但具体的咬合力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至于大肉龙的肉味是否像牛肉,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无法进行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