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咸蛋好吃吗?
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是「黄泥」。 这个「黄泥」啊,可不是一般的泥巴,而是用来腌制咸蛋的特别调制的泥巴。 制作过程是:将细泥土加入食盐搅拌,然后均匀涂抹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得很仔细),最后放到坛子里封存,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吃了。 吃之前,把蛋壳表面的泥洗干净,然后把蛋放在锅里煮一煮,这时的蛋黄应该是软软的,非常好吃。(我没吃过刚刚腌制好的黄泥蛋,所以不清楚口感,不过应该和茶叶蛋差不多吧。)
等到鸡蛋全部变色后,就说明已经腌制好了。 拿出来用清水煮熟后,你就会发现,蛋清已经全部变成了橘黄色的半透明状,而蛋黄则是橙红色的,非常有光泽。 用筷子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鲜、咸、嫩、滑多种滋味交织在了一起,让人直呼过瘾! 我就吃过一次,是在老家,那时候我还不怎么吃这种玩意儿,觉得特别难吃,味道像是霉豆腐拌了盐,后来几年回去再吃,竟然赞不绝口。
不过话说回来,这东西味道确实不咋地,我吃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买过了。 你问我为什么不买了?问就是太贵了!现在一只普通鸡蛋都要五六毛钱,更别说这么精致的咸蛋了。
黄泥咸蛋,是我家乡特有的产品。其做法是,将生蛋用拌了盐的黄泥浆糊糊地包裹上,再装坛密封,两三个月后即成。吃时去泥剥壳,蛋白微黄,蛋黄起油(起沙),味道又咸又香,非常可口。
黄泥咸蛋好不好吃,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有人吃惯了一般的咸蛋,觉得黄泥咸蛋味道有点怪异,让人不知说好还是不好。实际上,黄泥咸蛋确实有点怪,首先是制作时使用的黄泥,就决定了口味与一般的咸蛋迥异。这些黄泥,当然是有讲究的,不能用池塘边的烂泥,也不能是菜园里的黑土。做黄泥咸蛋的泥土,一般以水塘内较高处晒干的深黄泥巴为好。将砖块样大小的泥块撬回,在太阳下晒干碎,再筛。因乡间道路基本为黄土铺就,筛后的泥粉细如面粉,但内中仍夹杂有无数黑色小颗粒,那是由无数小生物的尸骸与泥土混杂而成的,尽管极小,但用显微镜放大后可见其真容。这些小虫子虽小,但有生命,这从它们死后尸身仍保持完好的形状即可得到证明。也许正是这些小虫子,与蛋内的营养化合,使黄泥咸蛋的口感与一般咸蛋有了质的不同。比如蛋白,吃一般咸蛋,蛋白流入口腔及咽部时已基本丧失味道。黄泥咸蛋则不然,蛋白不仅有淡淡的咸香,而且在口腔和咽部仍然鲜美如初。
再说蛋黄。一般咸蛋的蛋黄起油后,油渍如熟猪油般,不甚美观。黄泥咸蛋起油后则不然,其油为微红色,由蛋黄周边一圈一圈地向外晕染开来,色如秋橘,十分诱人食欲。油渍蛋黄,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中医认为有润肠止泻之功效。《本草纲目》称鸭蛋“味甘性凉而丹”,足见其医疗保健价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