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怎么做好吃?

蔚雯敏蔚雯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7年,在青岛,与一位好友一起吃了顿火锅。他点了一盘肥牛,我点了一盘肥羊,两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后来回北京,我想起了那顿饭,于是在网上搜到了“青岛和兴源”,下了单。 两个多月后,包裹终于从青岛发货了,我欣喜若狂,马上驱车去取货。

打开包装,首先看到一张纸,上面写着: “致亲爱的顾客: 为保障您食用到的蔬菜新鲜、营养不流失,我们对菜品进行了真空包装并冷冻保存。由于快递运输中可能产生碰撞,导致外包装有所损坏,但菜品均完好无损。请您放心食用!” 看着这张纸,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了我的心头…… 从山东到北京,两千余里的路程,或许只是一瞬; 但从工业时代到有机农业的时代,却需要跨越整整一个世纪。

我在青岛吃的那顿饭,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20世纪初,德国占领胶州湾的时候,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化肥厂。随后又建成了胶澳电灯公司(青岛市电业局的前身),用电力为现代工业提供能源。而与此同时,青岛的啤酒和海鲜也开始走向了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

但是,人们不知的是,在当时,这些“现代文明”的背后却是农业惨状的不断恶化—— 由于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养殖业对水源的污染,到30年代,青岛的粮食已经不能自给了。同时,由于海产品需要投饵养殖,也导致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大量萎缩。

40年代初,美国历史学家马若孟来到延安,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一天的谈话。其间谈及中国时,毛认为,在中国,发展工业只有两个地方合适,一个是西南,另一个就是东北。

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以美国援华名义,大批的工厂开始迁往这两地。但此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所需化肥和农药越来越多,而海洋鱼类资源经过数十年捕捞,也已近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农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海产品供给不再依赖国外?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移一个世纪呢? 我们就能发现在同一个海域,同样面临着海洋资源开采殆尽的问题。只是当时,这个问题似乎更难解决一些——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力日益增强。为了扩大海外市场,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人打入了黑龙江下游的鱼场。他们在北极圈以内的拉布雷半岛附近,筑起了五座越冬基地,每年都进行大量的捕鱼作业。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渔船经常发生事故。其中有一艘“第1号冬营所丸”号,在1905年初因风浪太大而被迫停止作业。为了补充船上的给养,该船于3月6日在金沙滩(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登陆,并在岸上建起了第1号淡水蓄水池和第1号食物加工设施。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里,他们的行径已经被一个潜藏在暗处的中国人看得一清二楚。这个人就是姜长林。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姜长林一边给日本人捣蛋,一边把他们的活动报告给远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最终,在1905年8月初,一支由20多艘战船组成的舰队驶进了辽东湾,将正在金沙滩上建造船坞的日本人包围了起来。 这支舰队的指挥者是丁汝昌。

当年夏天,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与日舰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此战之后,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再无力出海,而日本的远洋捕捞则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丁汝昌和张作霖这样的人,才保证了中国的农业和海洋产业能够平稳的发展,直至今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