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有什么副作用?
多数雄鸡是味甘、性平、微温之物,在各种家禽中,它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现代营养学证明,每100克鸡肉中即含蛋白质24.2克、脂肪11.5克等。而中医根据其物性,认定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强筋壮骨、活血调经等功效。
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五劳七伤、脾胃衰弱、妇人产后血虚头晕、月经不调、风湿痹痛、四肢无力等症。鸡的某些内脏器官和部位更是以价廉物美,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药物。
母鸡,味甘咸、性平、有小毒。它所含的营养成分与公鸡相差无几,亦有温中健脾的食疗作用,但中医治病特别看重它的另一功能,即具有滋阴养血、补肾敛气、清虚热、安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虚劳久泻、妇女崩漏、带下、产后缺乳、虚痨骨蒸、潮热、体弱乏力、消渴引饮、水肿气喘、慢性咳嗽、遗精阳萎,以及痈疡肿毒等。
有人根据鸡作为生物体质和病理上“同源”的观点,以鸡入药治疗一些疾病,收到了不错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鸡在有多种食疗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同时,它同其它任何物产一样,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具有不少忌讳。中医强调,鸡肉忌与野鸭、甲鱼、蘑菇、芥末、白糖同食。患有过敏性皮肤病以及患有高血压、肝病、内热偏旺的人是不宜多食鸡的。
吃鸡致病主要由于人们不知道鸡的某些内脏器官和部分鸡肉不能食用,特别是不能生吃。鸡内脏是细菌集散地,鸡肠内也寄生着数以万计的细菌。鸡肝有许多管道,营养血管及淋巴组织较为丰富,各类病菌也易寄生于此。鸡胆的胆汁是有毒的,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说的是鸡头。鸡头里含有多种金属元素,而其中的铅、汞、砷等都有神经毒性作用。鸡头中毒的起病大多十分迅速,一般在进食后15分钟至1小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肢体酸痛、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语言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严重的出现视力下降、二便失禁、大小鱼际及口周发紫等。医生诊断治疗如果不及时,易导致死亡。所以,人们不可随意食用鸡头。